四川达州:聚力打造JN SPORTS“秦巴药库” 力争2035年建成中医药强市
信息来源:网络    时间:2024-11-24 15:02

  江南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启动了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2023年12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四川省达州市作为唯一市州参加。一年来,达州中医药综合改革有何新的成果和建树?

  达州作为中医药大市,地处秦巴山脉生态系统核心区--秦岭之南、四川东部。南北交界的特殊气候,高低起伏的山川地理,蕴育了2386种野生中草药资源,收入药典431种,人工栽培道地药材89种。达州中药材资源富集,素有“秦巴药库”之称。

  近年来,达州市委、市政府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部署,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为抓手,锐意改革、扛旗争先,走出一条“事业强、产业兴、文化浓”的特色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市本级及全市7个县(市、区)均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该市中医药工作连续4年获得四川省政务目标考核一等次,连续2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3项(次),作为唯一市州参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新闻发布会。

  今年2月四川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达州召开,杨兴平副省长对达州中医药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在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用好资源、创新突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市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积累了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今年7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3年度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达州市分别获得“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和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的地方”。

  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先行。2019年1月,达州市在全国率先单独设立市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核定行政编制13名,设有办公室(党建办)、规划产业科、医政科、政策法规与监督科共4个内设科室,区县同步成立中医药管理局或产业发展中心。今年5月,市委编委批复同意设立达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为市中医药管理局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编制7名。同时,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中医药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实现了中医药工作统一管理。该市创建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成立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达州产业技术分院、国家中医规培医考基地,多渠道培养输送中医药人才。

  在政策支撑上引领先行。该市先后出台“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14条措施”“中医药强县建设标准”等20项规划及政策措施,正在推进中药材地方立法,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市里每年预算中医药专项发展资金1000万元,而且逐年增加。将符合医保政策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费用的支付比例提高10%,优化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251个、新增中医药优势病种18个,推进医保DRG付费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更好满足群众中医就医需求。

  在传承发展上破题先行。该市加大基础投入,投资43亿元迁建和改造公立中医医院8家,建有国家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级22个;建立国医大师、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16个,建成中医馆209家,实现乡镇全覆盖,群众中医就医更加便捷。强化科研提质赋能,成立中医药产业孵化中心、中医药研究中心,4个中药制剂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乌梅降糖颗粒已进入中试阶段。创新组建中医药文化宣传科普“百人团”,出版《达医达药济天下》丛书,建设达州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在巴渠大地得到传承弘扬。

  近年来,达州在药材种植、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中医药品牌建设方面下足功夫,成效显著JN SPORTS。

  在药材种植上精耕细作。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1万亩,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推广天麻、淫羊藿、黄精、百部等仿野生栽培,加强技术指导,推动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建成规模居全国前列的淫羊藿和百部种苗繁育基地,以及天麻林下仿野生栽培基地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37个,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集聚优势和规模效应。围绕建设全国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市目标,推广中药材种苗标准化培育,大幅提升优质种苗产量;充分利用育苗周期短、种苗单价利差高等优势,进一步扩大种植利润空间,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产业布局上延链补链。该市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联合体、秦巴山-万达开中医药发展联盟等模式,持续壮大中药材经营主体,推动中药材产业向预防、保健、康复等大健康领域拓展,培育中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生产企业47家。延伸中药材产品链条,丰富果蔬汁饮料、果酒等新产品形态,提升中药材附加值。“乌梅子酱”成为去年夏天以来引爆全网的达州标志性网红产品。“达川乌梅”获评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和四川省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创建省市级现代中药材农(林)业园区7个,打造规模化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41个,年产优质中药材20万吨。建设达州市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在品牌建设上形成合力。达川区、宣汉县、万源市是省中药材产业重点县,“达川乌梅”枸橼酸含量居全国之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乌梅子酱”成为引爆网络的标志性网红产品,“川重1号”是全川第一个“七叶一枝花”重楼新品种。达州市中药材大品种发展成效突出,乌梅、淫羊藿、天麻3个道地中药材大品种规模带动效应显现。

  近日,由达州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申报的“秦巴药库”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注册,标志着“秦巴药库”区域公用品牌正式花落达州。

  在乡村振兴上强势赋能。该市创新“中药材+文旅”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区为发展方向,打造了一批集生产、科研、旅游、康养等于一体的中药材基地,建成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3个,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创新“中药材+粮油”发展模式,采取套种、间种和林下种植方式,全市40%的乡镇、60%的村通过种植中药材,实现村民创收。创新“秦巴药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每年评选中药材产业兴旺、中医药文化浓厚、中医药服务实力强的“三星、四星、五星”级“秦巴药乡”,给予产业资金支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现已培育“秦巴药乡”14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镇有适宜产业可抓、企业有优质药材资源、百姓有稳定增收渠道,有力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纳入“健康四川”建设,以及万亿级医药健康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和城乡融合发展总体部署。近日,中国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会议上,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达州市委关于以工业振兴为主攻方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的决定(讨论稿)》工作报告,大会发布了《中国达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医药”在报告和会议公报中被多次提及,提出“健全中医药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中医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做强中药材大品种、打造现代中药材加工产业链”目标任务,厚植资源优势、蓄势改革突破,到2035年建成中医药强市,让中医药香满巴山渠水,“秦巴药库”誉满神州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达州围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总要求,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格局、建设新高地、做亮“特色卷”,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中医药综合改革上,该市将继续坚持辨证施治、进一步推进完善中医药发展职能和工作机制,加快中医药地方立法,扛旗争先全省中医药发展示范标杆。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上,该市将实施一批中医药重大项目,发展以中药材为原料的重点产业产品,聚焦资源赋能,推进中医药产业聚链成群。我们将抢抓建设“森林四库”机遇,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打造具有达州特色的林药产业体系;将大力实施中药材大品种培育战略,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道地中药材拳头产品,打造一批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培育引进一批市场主体,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力争2024年全市中医药综合产值突破180亿元。将开展“川产道地药材”备案工作,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天麻之乡”JN SPORTS,持续擦亮“秦巴药库”区域品牌JN SPORTS。将继续加强与秦巴山·万达开地区交流合作,共建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带、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平台。

  在中医药健康服务上,该市将科学组建中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突出提能补短,做好县级中医院“提档升级”和创建等达标工作,积极开展“巴山扁鹊引育行动”,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评选达州市第五届名中医,促进中医药服务全面优质。实施好“中医惠民行动”民生实事项目,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百姓健康。

  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上,该市将用好“秦巴药库”宝贵资源,扩大“巴山扁鹊”影响力,坚持守正创新,擦亮“达医达药”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助力中医药文化立心铸魂,营造“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 首页 | 关于江南体育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健康养生 | 招商加盟 | 技术优势 | 联系江南体育 |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6352号-1  Copyright © 2002-2022 江南体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